logo logo
  • Home
  • Taiwan Healthcare+ Portal
  •  Visitor Login
  • About Expo
    • Show Profile
    • Committee
    • 2020 Expo Recap
    • 2019 Expo Recap
  • Visit
    • Why Visit
    • Visitor Registration
    • Visitor Login
    • B2B Registration
    • Floor Plan
    • Sneak Peek !
    • Exhibitor list
    • Visa Information
    • Transportation
  • Exhibit
    • Exhibition Overview
    • 2021 Exhibitor Application
    • Exhibitor Login
  • B2B
    • B2B Registration
    • B2B Login
  • Events
    • 12/04_Healthcare Supply Chain Forum:Reboot and Rebuild
    • 12/04_SmartLabs Forum
  • Expo Highlights
    • Epidemic Prevention Top50
    • Exhibitor Highlights
    • Expo News
    • Media Coverage
  1. Expo
  2. 展會亮點/新聞
  3. 展商推薦
  4. 2020
  5. InnoZone 創新技術特展
unnamed.jpg
運用SYNCELL MicroscoopTM,挖掘出深藏在細胞中的無限價值!
如何找到一個新的Biomarker?如何知道誰是病毒感染細胞的關鍵分子?如何有效分離細胞中特定微小空間的蛋白質?蛋白質的研究不論在基礎科學或醫藥開發上皆扮演重要角色,但目前的技術瓶頸使得蛋白質體學研究不僅耗時耗力,更往往需花費大量研發成本。
2020-12-02
運用微核醣核酸開發川崎症分子診斷技術(圖片).jpg
全球第一套川崎症分子診斷技術-微小核醣核酸
利用次世代定序 (NGS) 及即時聚合脢反應 (real-time qPCR),找到10個新的川崎症診斷標誌(Diagnosis biomarker),並利用演算法建立擁有83.3% 敏感度(sensitivity)以及 92.5% 專一性(specificity)的分子診斷工具組。藉由開發這套川崎症診斷技術並加以商品化與推廣,讓所有醫師能更有效率及更準確地診斷且治療此棘手的川崎症。
2020-11-25
紅外線一秒分辨發燒與川崎症(圖片).jpg
紅外線AI一秒分辨發燒嚴重度與會傷心的川崎症 ~未來每個家庭必備~
我們的發明成果,利用完全非侵入性光學式偵測AI智慧系統進行四肢組織內血紅素含量、水分含量、血氧濃度的檢測來評估川崎症的可能性與感染發燒的嚴重度,完全無須收集病童血液的創新科技,創造出川崎症全新的評估工具,提供非常好的敏感度(83.5%)及專一性(92.%)。
2020-11-25
一滴血檢測川崎症-蛋白質抗體(圖片).jpg
一滴血檢測川崎症-蛋白質抗體
我們的發明成果,因為川崎症的診斷都是依據症狀來判別,非常的主觀,缺乏客觀性之科學檢查數據,病童血液檢體僅僅需要125 pl的血漿(125x10-12 ml相當於”百萬分之一”毫升的血液),以少於一滴血的血量進行偵測,創造出川崎症新的協助診斷工具,且提供高達81%以上的準確度(accuracy)。藉由開發這套川崎症協助診斷技術並加以商品化與推廣,讓所有醫師甚或家長能更有效率及更準確地診斷且治療此棘手的川崎症,並拯救更多兒童的寶貴性命,讓國家的未來充滿希望與活力。
2020-11-25
1.png
R3CE經跨國臨床研究驗證-3D單細胞培養平台掌握治療癌症黃金時期,找出病患最有療效的藥!
談癌色變。癌細胞增生快,變異也快。過去病人只能一線二線接棒式用藥,透過R3CE細胞增生放大平台,體外培養癌細胞,搭配醫師臨床前篩選用藥,找出最適合病患的有效藥。
2020-11-25
擷取.JPG
光熱醫療平台系統技術預期解決健康醫療問題
老年人在生活中、新生兒或病人在手術過程中衍生許多健康醫療照護問題。光熱醫療平台系統技術,預期將透過紅外光轉換熱效應與生物材料研發方法,將使老年人或病人放心、也可以解決居家照護者、醫師或是護理師的問題!
2020-11-24
1.png
在宅或機構式銀髮族活動行為能力之主動式智慧監測及訓練系統
在老人失智症的診斷過程中,除使用臨床問卷評估外,我們希望使用患者的步態、行為模式及運動障礙等參數作為早期診斷失智症的重要指標。目前所研發的系統分別由空間定位模組、擴音模組及方向指引等模組所組成,並依其微型化、低功耗、易整合性及易組裝重新規畫成第二代新模組。系統使用影像的技術進行分析辨識以紀錄使用者的行動軌跡,同時進行觀察及監測使用者的行動特徵資訊,將再結合人工智慧與臨床數據分析期望能提早發現潛在的輕度失智症患者。
2020-11-24
遠端肺部復健運動之肺功能狀態預估方法(中英文) - SC Yin.jpg
步急步徐—肺部健康我先知
實行遠距居家復健怎知道肺功能有無進展?一定得回醫院才能確認嗎?
團隊研發的「肺功能模預測組」,可以讓您在現場快速作評估。
2020-11-24
擷取.JPG
創新奈米基因編輯技術:視網膜疾病精準醫療之應用
基因突變是導致遺傳性視網膜病變的主因之一,且往往造成視力的喪失。基因治療終極目的在於修復基因原本的功能,回復或是改善病患視力。
2020-11-24
擷取.JPG
基於SDM以患者為中心的創新電子病歷
持續應用SDM電子病歷的平台,將AI創新技術與行動裝置,持續導入” 基於SDM以患者為中心的創新電子病歷”,進一步將 AI 導入SDM電子病歷,提供病患、與醫護人員作為診療照護的進階輔助工具,共同開發優化的醫療紀錄 AI 方案。
2020-11-24
你好智慧膝力環 - KneeHow FUJI CARE.jpg
智慧膝力環,膝關節活動度評量及膝力訓練,智齡族的健身環
如何讓智齡族群養成自主對下肢肌力訓練之意識與習慣,透過有溫度的互動陪伴,「練大腿力,存健康本」,是我們開發『KneeHow你好智慧膝力環』的初衷。你好智慧膝力環是第一台會問候的訓練輔助工具,提供膝力訓練菜單,引導使用者安全簡單訓練,即時回饋,數據化,不僅讓使用者及其家屬能掌握膝力訓練狀況,也方便治療師、教練追踪及評量。
2020-11-24
1.jpg
微流體光電整合型敗血症快速診斷平台
病患發燒送醫要如何第一時間判斷是不是敗血症? 感染源是細菌還是病毒? 一切仰賴急診室醫師猜一猜?! 微流體光電整合型敗血症快速診斷平台能在第一時間內提供科學數據,協助醫生精準用藥,提升病人存活率!!
2020-11-24
擷取.JPG
輕鬆點滴-背出點滴新模式
在醫療院所持續施打點滴,當離床欲用餐、上廁所或作檢查,推著點滴架是否覺得很卡?也很笨重?
本「背負式點滴架」將可以讓您搞定上述問題。
2020-11-24
擷取.JPG
武裝型T細胞抗癌免疫療法之產業化開發
賽昂生醫致力於開發一套快速、非病毒基因轉殖、高純度且成本合宜之新型腫瘤專一性T細胞建置平台(命名為BsAb armed T);可於十天內將病患之白血球轉化並增殖為腫瘤專一性T細胞 (純度>90%)。目前,已成功開發多種BsAb armed T產品原型,於動物試驗證實可有效治療各類癌症(血癌、實體腫瘤、惡性轉移腫瘤),且不會產生過度細胞激素釋放或顯著活體毒性。
2020-11-24
擷取.JPG
待即得產檢Target OB
顧名思義,「待」在任何地方,「即」可,「得」到,最完善的產前檢查及照護。
2020-11-24
1.jpg
運用懷舊體驗之認知偵測及情緒抒發系統
本軟體是一套可以偵測高齡者認知功能的電子遊戲軟體,可以在個人電腦及Android手機平台上運行,內容針對高齡者的操作特性及喜好進行設計,隱含偵測認知功能之遊戲
2020-11-23
早產兒發展照護輔具組(中英文) - SC Yin.jpg
早產兒發展照護輔具組
新生兒發展性照護團隊創新照護用物「早產兒發展照護輔具組」,包含鼻導管呼吸器之固定帽、供早產兒使用之臥位輔具、袋鼠式護理裝置、新生兒遮光眼罩四個項目,可依新生兒發育及病程,達到客製化的優質照護。
2020-11-23
全身安全性細胞治療產品-圖片1 - 賴思全.jpg
全身安全性細胞治療產品:臨床級無促腫瘤成長風險之胎盤(紫河車)異體母系間葉幹細胞之開發
本團隊已於臺北醫學大學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研究中心/GTP 實驗室完成建立符合臨床級「人類胎盤母系間質幹細胞 pcMSC」產品。開發新穎「無血清篩選培養法」,成功培養「臨床級人類胎盤母系間質幹細胞 pcMSC」,具高幹細胞特性,可有效繼代培養 20 代以上,本產品具有全身安全性使用的優勢,不僅細胞本身不會形成腫瘤且不會促進腫瘤生長,具癌症病人全身安全性使用之優勢,該細胞同樣具有多方位與特殊之免疫調節與抗發炎的能力,是一極具商品化價值的細胞產品。
2020-11-23
擷取.JPG
可調式胸甲結合新型負壓呼吸器應用於呼吸道疾病患者的胸部復健
目前國外進口之負壓呼吸器醫材,不完全符合病患體型,臨床使用不方便,且價格昂貴。因此我們團隊設計可調式胸甲結合新型負壓呼吸器,解決上述問題。
2020-11-23
擷取.JPG
新穎性Anti-EpCAM抗癌抗體新藥研發
上皮細胞黏附因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EpCAM)過量表現於多種實體腫瘤表面,具成為治療癌症標的之潛力。團隊已開發Anti-EpCAM Antibody (hEpAb2-6) 抗體。
2020-11-23
Exhibit
Exhibitor registration
Visit
Visit registration
B2B Partnering
Event list
Expo 2019
Contact us
©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