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數據助攻!飛利浦開發醫療照護新價值

2019-12-16

自3年前轉型專注於健康科技以來,飛利浦每年投入18億歐元用於研發,全球的研發人員中有60%都是AI相關人員,全球一共投入400多位科學家,專注於大數據與AI相關的課題研究,目前,飛利浦已從一個百年歷史的醫療設備製造商華麗轉身為一家健康科技公司。在AI這個新秀頻出的領域,飛利浦是全球三大在AI健康醫療領域擁有專利最多的公司之一,也是全球五大醫療健康IT公司之一。

 

 

台灣2019醫療科技展日前熱鬧登場,各醫院、廠商除了各自展現亮點以吸引目光外,活動期間另有一場亞洲醫療科技論壇,論壇中飛利浦大中華區研發副總裁總經理姚智清即以「AI大數據助攻!找出醫療照護新價值」為題進行分享,而這正是飛利浦這些年來著力的重點方向。飛利浦目前在全球設立四大創新中心,其中之一即位於上海,鎖定大中華市場。姚智清表示,大中華是非常獨特的市場,不但民眾意識到數位潮流的來襲,且調查發現,相較於歐美,大中華區民眾對於AI帶來的工作變革,有極高比例持正面態度,這是大中華區發展智慧醫療獨有的利基。

 

負責大中華的研發重任,即使具有利基,他也不諱言挑戰的存在,但挑戰卻也可視為機會。他指出,健康照護的發展確實存有很多挑戰,其中AI不具可解釋性即被視為嚴重的劣勢。即使如此, AI卻可扮演超級助理的角色,協助臨床人員釐出頭緒,找出更多的研究方向,雖然不具可解釋性,但臨床人員卻可從AI提供的資料,進一步找出可解釋性。

 

他喜歡「危機」兩個字,危機雖然指的是危險,但卻是個機會。他強調,我們不可能期待藉用AI解決所有的問題,但卻可運用AI找出發展的新契機。對於智慧醫療的發展,飛利浦相當樂觀,且在發展策略上清楚鎖定四大目標,亦即要達到更好的照護結果、提高病人醫療照護的品質與滿意度、改善醫療人員的工作感受、降低照護成本。

 

姚智清指出,降低照護成本是最容易達成的,只需藉由AI、改善流程等即可達標。而在達到更好的照護結果方面,則可藉由影像品質的提升,找出異常之處,這時AI可提供建議,例如「此處有癌症存在的可能性」等,發揮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的角色,再由醫師進一步判讀與進行醫療處置的擬定。

 

姚智清強調,談到智慧醫療,大多著重於照護結果的提升,即使醫療產業者自稱從事的是health care,但其實卻是sickness care,太多心力都耗費在疾病治療上。但飛利浦鎖定的的四大目標,不但涵蓋各面向,且從早期檢測著手,即可省卻很多醫療支出,且讓病人獲得滿意的照護成果。

 

有鑑於全面向的照護策略,飛利浦近年由銷售產品改為整體解決方案的提供者,甚至研究數據等都可參與及協助。近年科技部推動「醫療影像專案計畫」,結合國立臺灣大學、臺北榮民總醫院、臺北醫學大學三大醫療團隊,建置臺灣首座本土化跨醫療院所之醫療影像標註資料庫,即運用飛利浦的AI研究平台ISD(IntelliSpace Discovery)來進行大量跨院區的影像標註與大數據管理。ISD進一步更能將新開發的AI演算法無縫接軌至臨床工作流程中,建立完整的AI ecosystem。

 

面對未來的發展,姚智清認為,5G與網路的發展勢必加速智慧醫療的變革,台灣在這方面的發展快速,得以更早看到成果。在台灣,癌症、腦血管疾病與心臟疾病是國人的主要死因,在這方面,飛利浦也有相關的策略加以因應。姚智清指出,癌症方面可以分為偵測與治療兩大解決方案,例如飛利浦超音波中配備AI breast是乳房掃描的智能助手,即可強化超音波掃描的影像品質,以利病灶偵測,另飛利浦心臟超音波中配備有HeartModel能夠從即時三維容積中自動檢測並量化左心室(LV)和左心房(LA)。強大的高度可重複性,提高了臨床工作效率,加快心臟功能的評估,完善心臟疾病患者的管理。

 

Azurion 是飛利浦新一代的影像引導治療平台,在聯合手術室中可幫助臨床醫生可視化目標器官和組織、利用3D影像打造逼真的醫療場景、通過平行工作方式,臨床醫生團隊可在聯合手術室同時完成不同任務。飛利浦更與微軟共同開發AR技術,未來外科醫生進行微創手術時可使用HoloLens 2了解患者即時生理數據和3D醫學影像。配合頭戴式裝置和微型手術工具,在影像設備和導航技術引導下,達到精確的定位判斷,並完成整個手術過程,過去科幻電影上的情景即將可以真正在手術室中實現。

 

飛利浦近年從產品銷售轉為提供解決方案,他指出,鎖定產品即會思考需額外添加哪些功能等,讓產品得以有更好的發揮,但不論產品的效能多佳,最終都應該反應在臨床效益的改善,例如縮短door to needle的時間,但單獨提高各產品的效能卻未必真能改善最終的效益。

 

飛利浦改採解決方案的提供即非單就產品如何發揮更好效果為著眼點,而是從最終要達到的目的加以回推,以人為中心,藉由AI的助攻與解決方案的提供,以達到更好的照護結果、提高病人醫療照護的品質與滿意度、改善醫療人員的工作感受、以及降低照護成本。

(來源:醫藥新聞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