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展單位列表
關鍵字搜尋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嘉義長庚紀念醫院 / 張耕閣主治醫師團隊

嘉義長庚中西醫療研發團隊所開發的『精研草本淨鼻法』,經過嚴格挑選,精心調配出具抗發炎與消除黏膜腫脹的草本萃取液,以洗鼻的方式治療慢性鼻炎、鼻竇炎、鼻息肉、及鼻腔手術後與鼻咽癌治療後的照護。經臨床研究證實其治療效果優於類固醇洗鼻,更遠勝傳統鹽水洗鼻,且亦能淡化一般鹽水難以洗出的黏稠鼻涕與結痂進而清除之。此精研草本萃取液外觀金黃透明、口感甘甜味道清香,洗後能持續有抗炎消腫效果,非類固醇且屬於局部施作,安全有效且病人接受度極高,除了治療鼻病外,亦可作為日常保健鼻腔的良方。根據統計,台灣有超過300萬過敏性鼻炎之病患;此外,近幾年來,空污問題日益嚴重,在世界上主要工業化國家都深受其害,台灣也是受空污影響的重點的國家之一。原本的高盛行率加上空氣污染的加重因子,造成鼻炎鼻竇炎患者越來越多,發作頻率及嚴重度亦增加。除了過敏性鼻炎以外,鼻竇炎、鼻息肉、鼻腔手術後保養、鼻咽癌放射治療後照護,使用本產品都有相當好的效果;因此,精研草本淨鼻法針對的市場相當龐大,且為當下與未來主要的公眾熱門討論議題之一,具有極高的市場潛力。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嘉義長庚紀念醫院 / 楊仁宗副院長團隊

過年來,神經血管介入微創手術在各種腦血管疾病的診斷及治療上有長足的進步並逐漸佔有一席之地,例如針對出血性腦血管疾病(顱內動脈瘤、動靜脈畸型、動靜脈廔管)的血管內栓塞治療、預防再度中風的頸動脈/顱內動脈支架置放術和近期發展非常快速的急性中風動脈取栓術等。但在實際的臨床工作場域上,卻十分缺乏幫助神經血管介入的初學者(如放射科住院醫師及有興趣學習卻缺乏導管經驗的臨床醫師如神經內、外科醫師、急診醫師)熟悉神經血管介入微創手術的教學模具。
利用3D列印技術及本院的三維血管資料庫,我們建立了不同難易程度且能反覆在血管攝影機下操作的“擬真”頭頸部血管模具,已可做為初學者熟悉血管介入微創手術的訓練平台。最近,更進一步將此血管模具與循環幫浦結合成一套系統,並在血管模具內安置了壓力偵測器來偵測操作過程中異常的血管壁高壓位置,以修正導管、導絲通過的手法,避免實際操作時可能發生血管破裂、出血的風險。相較於傳統的師徒制口述訓練及緩慢的臨床個案經驗累積,此擬真血管模具可以提供一個高效率的訓練平台。若結合當下的臨床案例也可以幫助神經血管介入醫師在面對困難個案時進行手術計畫擬定、並提供一個在術前可反覆演練的血管模具平台。
合作項目與需求
1. 專利/產品/技術授權
2. 研發合作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基隆長庚紀念醫院

心血管疾病:從心找回心動能-心臟衰竭照護的推手(心臟衰竭中心)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基隆長庚紀念醫院 / 王兆弘教授 團隊

我們研發利用檢測血中代謝分子就能評估“身體功能運作狀態”的方法,稱為 “H&H Map”,進階分類疾病風險及營養狀態。面對疾病,身體代謝功能是否進入崩解狀態,過去需要經由質譜儀極度複雜地分析上萬種代謝物,再經由代謝路徑去臆測,現在我們搭配大量臨床資料分析,將大量代謝分子簡化為僅四種代謝性生物標記,包括組胺酸、鳥胺酸、苯丙胺酸、及白胺酸,藉由特殊演算法,轉譯為臨床可應用的H&H Map。對於急重症之住院病人,H&H Map若異常,死亡風險升高57倍;對於嚴重感染病人,若H&H Map異常,死亡風險升高10倍;對於已進入穩定期之慢性病、肌少症、慢性腎病、老年、及亞健康族群,H&H Map可以辨識具惡化風險之個案,提早採進階醫療策略。H&H Map具四大優點: 偵測風險能力優於傳統、提供相對治療方案、可於短期內再評估風險、橫跨急慢性期提供長期追蹤訊息。H&H Map偵測異常能力早於臨床變化,能先一步實踐預防醫學,檢驗方法已標準化,臨床價值已於三千位病人驗證,並發表於科學性期刊。
合作項目與需求
1. 中央檢驗室的建立
2. 健檢市場
3. 標準檢驗試劑的商品化
4. 營養專業產品(營養專業廠商)
5. 檢驗方法 IVD 化
6. 個人化精準照護管理平台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 林承弘主任團隊

創易復助癒整合系統可應用於協助皮膚傷口之閉合。其原理為將傷口關閉之壓力從傷口邊緣轉移到傷口周圍皮膚,利用防水敷料將獨特開發之調整式束帶組件固定於傷口周圍皮膚,以束帶調整適當張力,以期達到最終傷口關閉之目的。
本產品 (EZip™) 經由實驗驗證,確實可以節省手術縫合時間(80%)及保持傷口張力並縮短傷口癒合的時間。同時可以減輕病人傷口閉合時的疼痛,甚至在傷口癒合時的疤痕外觀也優於傳統手術。綜觀以上優點,可以減少醫院醫療成本的支出,滿足醫師臨床高品質的需求,再加上良好的教育訓練推廣,預期可以大幅增加臨床上的使用率,造福病患。
根據衛福部的統計資料顯示,台灣每年接受一般外科及整形外科手術(例如:筋膜切開術、大腿前外側皮瓣手術、糖尿病足截肢、心臟外科手術、壞死性筋膜炎、口腔癌、膝關節置換術、車禍外傷等開放性傷口)大約20,000人次。以10%市場滲透率,EZip™第一年銷售額在台灣市場約為3,000萬元。EZip™未來更邁向海外推廣,包括中國、東南亞、歐美市場。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 林政煇助理教授團隊

自1970年代,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由Dr. Christian Guilleminault給予定義以來,常見的治療方式包含陽壓呼吸器治療、口內裝置、減重治療、以及手術治療(圖1)。手術治療包含減重手術顱顎面骨骼手術以及上呼吸道軟組織手術。各式手術之中,以上下顎前移手術(Maxillomandibular Advancement)對呼吸道的擴張以及窒息低息指數(Apnea-Hypopnea Index)最為有效。然而,傳統上下顎前移術將上下顎往前移一公分以上,對於顏面外觀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特別是對於上顎外觀比較外突的患者,術後外觀的不雅變化,常使患者卻步。
從2004年以來,長庚醫院顱顏中心(圖2~4)致力於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治療,改良手術設計及執行方法,創建多片式上下顎旋轉前移手術(Segmental Maxillomandibular Rotational Advancement) (圖5)。其手術設計組成包含上顎勒福氏第一型切骨術、瓦斯蒙氏上顎前部前部切骨術、下顎骨雙側矢狀劈開術及上下顎綜合體逆時針方向旋轉前移(圖6)。此術式可同時改善上列顱顏異常、咬合不正、以及呼吸道狹窄等問題(圖7)。也讓患者因為術後顏面美觀的改善,更能接受手術後外觀的變化。
在睡眠多項生理檢查(Polysomnogrpahy)結果的改善方面,窒息低息指數(AHI: Apnea-Hypopnea Index)由術前平均39.6± 24.7/小時,手術後下降至4.7± 7.0/小時。最低血氧飽和度由術前84.4± 8.0%上升至88.5± 11.9%(圖8)。Epworth嗜睡指數則可由12.6± 5.3降至6.0± 3.4。
臨床數據顯示,多片式上下顎旋轉前移手術能在兼顧呼吸道、咬合以及顏面美觀的條件下有效的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 賴伯亮主任團隊

1.新創研發方面:本研究團隊開發出的注射型骨填入材,以針對臨床需求(clinic need)為設計依據,具備以下特色:
a. 可以降解。 b. 粉末與液體混合硬化過程中不發熱,不影響傷口周遭的細胞。c. 友善的操作設計。d. 高黏度,不漫流。e. 具較為優異的X光不穿透性(radiopaque)。f. 含微量利於骨癒合的離子。
其中,本產品最關鍵的技術為:可釋出微量利於骨癒合的離子,且微量離子的釋出可長達數個月。硫酸鈣是一個可以降解的生物陶瓷,以此種可以降解的生物陶瓷作為基地,將微量利於骨癒合的離子溶入做成固溶體(solid solution),因添加量低,硫酸鈣的生物降解行為不會被影響,而且在硫酸鈣降解過程中,利於骨癒合的離子也會被緩慢地釋出,藉由控制固溶體中利於骨癒合離子的添加量,也控制了後續的離子釋出量。
2.價值與效益方面:骨科醫療器材世界市場的年複合成長率可達5%,而中國大陸的年複合成長率更高達20%。本計畫擬開發的注射型骨填充材具有的特色,較目前市面上所有產品,全面性的兼顧所有癒合骨缺損所需要件,在市場推廣上,因為與現有產品有所區隔,故具市場潛力。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 郭昶甫主治醫師團隊

抗核抗體(ANA)測試是常見免疫疾病篩選工具,螢光影像的型態暗示特定自體免疫抗體的存在。長庚醫院團隊開發了一個基於深度學習的應用程序來自動化抗核抗體檢測核型態識別,並能正確預測9種不同的特定自身抗體。目前核型態識別之正確率已達96%,抗體預測正確率達99%。此自體免疫抗體的免疫螢光影像分類系統及其分類方法能透過機器學習方式建立疾病分類模型,直接輸入細胞免疫螢光影像來預測對應疾病之類型。
本模型技術預測九種自體免疫抗體的結果,可協助醫師判斷病人可能發生的疾病,免疫疾病若能提早發現,將能及早進行控制延緩整個病程的進展。另由於預測精確性,可以減少再使用其他檢測確認免疫抗體的需求。依目前健保給付,抗核抗體免疫螢光檢測約330元。九種抗體檢測費用約4200元,對於病人及社會能節省許多的社會成本,故對於潛在風濕免疫的病人有潛在的助益。本系統在自體免疫抗體篩檢可大幅降低成本,未來若能進行大規模的篩檢,本系統能夠協助快速的判讀讓醫師能快速的找出可能病人的狀況,及早讓病人做更進一步的檢查,將能夠發揮本技術的價值。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 陳志豪教授團隊

手術後的組織沾黏一直是臨床上棘手的問題,而物理性的阻隔可提供預防組織沾黏的新策略。由於現有生物可降解的阻隔膜都有其缺點,因此本團隊所開發之創新性生物阻隔,結合同軸針電紡絲的技術,製造出核的部分為玻尿酸,殼的部分為聚己內酯及奈米銀之核殼奈米纖維膜,以達預防組織沾黏及抑菌的雙重效果。研發創新的部分在於利用聚己內酯來達到緩慢控制釋放玻尿酸的功效,特色在於開發類似人體鞘膜(sheath)製造滑液(玻尿酸)的功能,同時在外殼加入的奈米銀又可抑菌,達到具有預防沾黏及抑菌雙重效果的奈米纖維組隔膜,經臨床前的研究成果,進一步驗證了此一創新性醫材的功效。
此抗沾黏阻隔膜未來可提供臨床預防術後組織沾黏的新策略,以減少患者在接受手術後因沾黏問題導致的併發症,提高臨床療效的價值。同時促進國內電紡設備、紡織與醫材廠商結合,發揮台灣中小企業之整合性。根據Grand View Research, Industry Trends Report 2018-2026年的報導指出,2017年全球沾黏阻隔醫材市場,預計每年將以7.1%的複合年成長率成長。隨著老年人口的增長,以及相關外科手術的增加,預計將推動市場的成長,癌症,婦科及外側病例的增加也有望為龐大的醫材市場需求做出重大貢獻。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桃園長庚紀念醫院 / 陳潤茺主任團隊

常見的外耳重建手術治療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使用自體肋軟骨另一種是使用人工材料,但使用肋軟骨會有許多考量,如手術的年齡、肋軟骨的質量等因素問題。故近年來越來越多外科醫師選擇使用高密度多孔聚乙烯(HDPE,MEDPOR)的人工材料來進行外耳重建,高密度多孔聚乙烯的使用改善了植入物植入體內變形的問題也打破了手術年齡的限制,使得學齡前的孩童也可以接受外耳重建手術,但國際上看得到的外耳植入物都是一個制式化的模板,制式化的模板僅提供了基本的外耳廓形狀,所以植入之後常會有無法得到與對側構造相類似的外耳型和具有足夠深度的外耳道情況產生。
於是我們在2011年起,開始利用一整塊矩形MEDPOR進行客製化外耳雕刻,此外耳雕刻是根據每位病患自己正常側的耳朵形狀鏡像之後的狀態進行雕刻,並且在耳廓處加強雕刻出具有足夠深度以及相似於對側外耳廓的外觀,創造出一個新的手術方式。
從那些接受客製化雕刻外耳植入物的手術結果可知,客製化形式的雕刻可讓病患對於外耳重建手術得到更好的手術結果。良好的整形結果可有效幫助患者提升對外表的自信心,且此手術成效可說是領先全球優於其他國家,有利於國際醫療事業發展及競爭。
手術結果也已經發表於2017年的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期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