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新國際醫院
搶救血栓,區域聯防轉診Line@搞定,拆解取栓後送溝通步驟,數位工具打造無圍牆服務
「叮咚!」聯新國際醫院取栓LINE@跳出訊息:「友院有腦動脈取栓病人,是否可收治?」值班醫師按下「確認收治」,救護車立即前往;數分鐘後,視窗跳出「救護車即將抵達」的通知,此時,聯新取栓團隊早已ready。
◆ Line@串聯友院,成立聯防轉診平台
聯新國際醫院是桃、竹、苗主要腦動脈取栓的後送醫院之一,以前當接到友院的轉送需求,醫師們都需打開該院的專屬群組聯繫。為了把關病歴資安和避免遲接訊息,聯新國際醫院把取栓後送的每一個步驟都規格化,融入醫師最熟悉的LINE@溝通情境,成立「區域聯防轉診平台」。
透過24小時中央監控流程,將IA(動脈取栓)和IT串在一起,掌握轉診時效性,積極改善病人的預後,此平台還加掛AI系統,可以即時判讀腦部影像。目前此平台已導入聯新國際醫院和桃、竹、苗緊急腦中風區域聯防系統,也陸續導入合作的醫院,依據已實際轉送的病人醫療時程分析,可確實加速友院直接與院內24小時值班團隊討論時間,即使在假日或夜間,也能整合院內現有值班聯絡系統,讓醫療團隊在病人到院前完成整備,在第一時間搶救病人。
◆ 民眾日常健康資訊即時上傳,整合院內、外數據助醫師診斷
聯新創新將許多醫療、後送流程拆解,導入LINE的數位工具,醫師可以快速上手,也不用另外下載App,未來還可以用於拯救心肌梗塞或其他急症,甚至提供民眾照護指引,用手機讓社區型醫院的照護更無遠弗屆。
目前聯新國際醫院與桃園市政府衛生局合作收案約1萬3千名照護會員,並串聯68個遠距量測站和13家衛生所。這些地點提供免費血壓量測站、高血壓個案追蹤管理、心房顫動(AF)預篩,並可將資訊透過量測設備或Line上傳。當民眾就診時,門診醫師可以完整查找民眾在院內、院外的所有數據資料,提供醫師更好的診斷依據。
◆ 運動處方搬上手機,幫助企業關心同仁健康
聯新國際醫院也把企業最需要的運動處方搬到手機上,與聯新運醫中心團隊合作開發,打造運動處方平台,幫助企業照顧同仁健康。
運動可以改善慢性疼痛,此平台最大的特點是所有運動處方都能透過精準的影像,確認使用者動作是否到位,以達到處方效果;另也可以詳細追蹤,提供專業運動管理,達到改善慢性疼痛的效果。2023台灣醫療科技展,看聯新國際醫院如何運用數位工具,重新定義醫療服務的流程與範疇。
★★★更多聯新國際醫院展出必看亮點:
◎多國語系模擬訓練中心:
聯新國際醫院與醫諾華醫學科技聯合打造「虛擬臨床診療訓練與高規測驗中心」。智慧科技提供虛擬病人、虛擬醫院與虛擬考官,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讓醫療人員安全且方便地演練,解決病人的問題,增強跨領域臨床實作能力。
此虛擬中心還提供國際人士多國語言演練,以數位多媒體呈現擬真的多樣病人病容,讓演練者可以進行所有想要的檢驗、檢查,達到遠距彈性參與式學習的新境界。
「虛擬臨床測驗中心」可以取代造價不菲的實體OSCE考場,面對大量考生時,省去試務相關的千萬花費、人力與時間,提供高規測驗品質。每年由各大醫學院與醫院舉辦的「全國臨床診療技能競賽」,2023年10月將由成大醫學院主辦第6屆大賽,預計有近200位各校優秀醫學生和專科護理師大展身手。本次展會期間,「醫師力大挑戰展區」將有虛擬病人出題,歡迎大家來PK。
◎AI止鼾專家:
睡覺時鼾聲雷動,不代表睡得好。打鼾是一種常見的睡眠問題,除了影響床伴睡眠,也可能對身體造成慢性危害,例如,打鼾可能是睡眠呼吸障礙的徵兆。有別於現在睡眠檢查要在頭上與身體黏貼許多檢測貼片,以檢測睡眠概況,而且需要在醫院睡一晚;聯新國際醫院蒐集上百筆鼾聲資料做為素材,與睡眠多項生理檢查(PSG)資料研究比對,研發鼾聲AI分析模型與訓練,打造一套鼾聲AI分析系統。
民眾提供在家錄下睡覺時的鼾聲資料,並搭配聯新協助緯創研發的AI零接觸睡眠分析雷達設備,在居家睡眠時同時檢測,可讓醫護人員分析民眾在家睡眠時的鼾聲與睡眠呼吸障礙情況,進一步提供檢測報告和治療改善建議,並運用睡眠和慢性病管理系統,提供睡眠追蹤照護服務。未來此系統有望推展應用於各醫院的睡眠中心、各大企業睡眠篩檢,本次展會也歡迎有睡眠問題的民眾測試體驗。
◎住院病人病危風險預測系統:
許多醫院都有臨床警示系統(CAS)和早期警示系統(EWS),然而,如何提前掌握住院病人的病危風險,國際並沒有標準答案。聯新國際醫院與陽明交通大學合作,整合各面向數據,開發一套AI模型預測系統,目前在醫院落地使用,並持續改善數據品質。此系統能預測住院病人未來6小時內發生病危的風險機率,讓醫護提前介入,目前上線近半年,已有136人被預測發生病危的風險,院方都能即時因應。
聯新國際醫院展出資訊
展場位置:
亮點關鍵字:
現場活動:
◎AI止鼾專家:展期每日上午10:30~11:30、12:30~13:30、14:30~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