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大馬細胞療法推手訪台取經:盼與台灣共建東南亞再生醫學新樞紐

2025-02-18

隨著全球人口老化趨勢與醫療技術的持續突破,再生醫學成為國際醫療產業競逐的新高地。細胞療法與外泌體療法的市場需求迅速擴張,推動全球細胞治療市場加速發展。看準這股潮流,馬來西亞在完善監管制度與鼓勵產研合作的雙軌驅動下,也正迎來一波蓬勃成長期。馬來西亞細胞與基因治療協會(MACGT)副會長 James Then Khong Lek 特地來台,積極拓展與台灣生技產業的合作可能,期望在台馬醫療合作藍圖中占得先機。


馬來西亞細胞與基因治療協會(MACGT)副會長 James Then Khong Lek 參訪2024台灣醫療科技展,期望馬來西亞與台灣在東南亞再生醫療領域的合作與發展。

根據預估,馬來西亞細胞治療市場於2023年達8,403萬美元,2032年將挑戰2.76億美元規模,年複合成長率達14.12%。這股成長動能來自幹細胞研究、3D生物列印等前沿技術突破,加上高齡化與慢性病所帶來的醫療需求擴增,使得細胞療法從實驗室走進臨床應用,包括組織重建、燒燙傷修復與軟骨再生等。政府與民間齊力投資基礎建設,也讓馬來西亞逐步展現成為東南亞再生醫學樞紐的潛力。

台灣醫療科技展交流,監管差異與潛在合作成焦點
在2024年台灣醫療科技展上,James Then 的現身引發關注。他不僅介紹馬來西亞細胞與基因治療的最新發展,亦聚焦於與台灣監管制度的比較與對接,試圖為雙邊產業交流搭建新平台。身為馬來西亞國家藥品監管局(NPR)技術工作組成員的他指出,馬國早在五年前便建立細胞與基因治療產品(CGTP)監管框架,並預計於明年公布更新版本,目標成為東協地區的領導者。

有趣的是,Then觀察到台灣在細胞療法分類上更為細緻,將自體與同種異體細胞療法分開處理,而馬來西亞目前仍將其歸類為同一類型,反映兩地在制度設計上的不同思維。他認為,這正是雙方可以深入對話、互補合作的契機。


Mr. James Then在2024台灣醫療科技展分享馬來西亞細胞與基因治療法規概況。

馬國接軌國際,盼與台灣共創區域新格局
特別強調,馬來西亞的監管體系區分高風險與低風險細胞與基因治療產品,參考美國FDA與歐盟EMA的指引,同時借鏡日本的「條件性批准」機制,縮短臨床急需療法的上市時間,顯示其全面與國際標準接軌的決心。MACGT由九家成員公司組成,與政府密切合作,推動法規更新、產業政策落實及市場推進。Then此次訪台也象徵馬來西亞對台灣在再生醫學領域的高度重視與合作期待。Then期盼能將這趟行程化為台馬合作的起點,為兩國生技醫療產業創造雙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