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95%原料仰賴進口,大馬製藥業執董力邀台灣藥廠進東盟

2025-02-18

當全球製藥產業正經歷供應鏈重組與數位化轉型浪潮,馬來西亞藥業也迎來壓力與契機並存的關鍵時刻。面對高度仰賴進口原料與跨國藥廠主導市場的雙重挑戰,馬來西亞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動政策支持,目標明確:強化本土製藥自主性、建立韌性供應鏈,並以東盟作為市場跳板,吸引全球合作。

看準台灣在原料藥(API)、生物製劑與智慧製藥的領先優勢,馬來西亞藥品工業組織(MOPI)執行董事 Billy Urudra 特地於2024年台灣醫療科技展期間訪台,期望與台灣企業聯手,共同提升區域製藥產業實力,並開拓龐大的東盟市場商機。

馬來西亞藥品工業組織(MOPI)執行董事 Billy Urudra 於2024台灣醫療科技展呼籲台灣藥廠積極布局東協市場,拓展合作機會。

根據資料,馬來西亞製藥市場在2023年已達118億美元,學名藥占約30億美元,原創藥物市場則高達60億美元。然而,當中高達 95% 的原料藥仍依賴進口,供應來源主要來自印度與中國,讓本地藥廠長期處於產業鏈的劣勢末端,也對外部市場風險極度敏感。

除了供應問題,馬來西亞本土藥廠還需面對來自全球跨國藥廠與印度低價學名藥的強大競爭。對此,馬來西亞政府正展開產業轉型策略,從政策面下手:推動提高本地學名藥市占、強化GMP標準,並透過具吸引力的承購政策,讓投資馬來西亞的藥廠在初期即可獲得政府訂單保障,減輕資金壓力。吉隆坡設定的目標非常明確:希望將國家基本藥物清單中 60%至70%的藥品實現本地製造,這正是台灣藥廠切入的最佳時機點。

Billy Urudra於2024台灣醫療科技展展會期間,深入了解藥品與醫療領域的最新技術與創新成果。 



台灣在原料藥的成熟生產技術、生物製劑創新實力、臨床研究專業與工業4.0導入經驗,正是馬來西亞目前最缺、也最希望學習的。這場跨國合作的焦點不只在技術輸出。馬來西亞作為東盟市場的中樞,正吸引全球目光:從亞馬遜、Google 等科技巨頭相繼設點,到各國製藥大廠爭相佈局,馬來西亞逐步走出傳統代工角色,成為新興藥業投資熱區。Urudra 強調:「台灣企業可透過與我們合作,順利進軍東盟10國市場,並享受政府優惠政策與國際認證所帶來的加分效益。」


Billy Urudra與台灣製藥企業在交流洽談,積極探索未來合作與夥伴關係。

MOPI 擁有43年歷史、旗下51家會員公司,產品線涵蓋處方藥、OTC、疫苗等多元領域,不僅符合國際醫藥品稽查協約組織(PICS)標準,其中部分更已成功取得歐盟與美國市場認證,代表其具備國際市場競爭力與法規整合能力,為台灣藥廠提供低風險、高信任的合作夥伴基礎。

這場「南向聯盟」不僅是一次市場佈局,更是雙方產業升級的戰略結盟。Urudra 此行的首要任務,即是與台灣業界建立直接對話與合作模式。他期待,透過雙方資源整合與技術互補,能在後疫情時代打造更具韌性的區域製藥供應鏈,並攜手在東盟這塊快速成長的新藍海市場,打開全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