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1-06
來源: 亞家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台灣醫療科技展攤位編號: L602)
對癌末患者而言,時間就是生命!傳統細胞治療除了必須往返醫院,製作專屬細胞製劑,有些還得送國外處理,一來一往耗時數週,病患的舟車勞頓加上藥物運輸,都可能錯失黃金治療期。隨著再生醫療嶄露頭角,細胞治療「去中心化」趨勢正翻轉困境,國內更有業者研發出「微型智能細胞製劑廠」,能就近在醫療院所打造「前醫後廠」、即製即用,大幅縮短冷鏈成本與等待時間,為搶救生命爭取存活關鍵。
英國藥物及保健產品管理局(MHRA)今年6月已針對模組化、即時照護點(POC)等藥品生產方式發布指南,7月底修法納管正式上路,創全球首例。輔大生命科學系副教授陳雲翔指出,想達成個人化精準醫療,去中心化製造將成為必然趨勢,「有別於傳統的集中製備,再生醫療所需的生物製劑,若採取在地化的照護點製造,不僅提升製劑生產的靈活性與效率,更能大幅減少冷鏈運輸浪費、降低潛在成本,讓創新的藥品生產方式,達到真正的綠色永續。」
再生醫療透過啟動細胞重建機制,嘗試喚醒人體自我修復能力。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國內細胞治療總收案人數已破2千人大關,凸顯再生醫療已成為照亮癌末患者的一道曙光。對於細胞製劑朝向「去中心化」生產,亞家生技運用核心專利技術,自主研發「微型智能細胞製劑廠」,提前將未來趨勢轉化為觸手可及的解決方案。創辦人吳坤烈表示,「我們的優勢在於跨領域整合,從廠房規劃設計、軟硬體等機電設備,到品管品保認證與後續維護,全部都能一站式服務。」透過細胞製藥用無菌隔離裝置(YJ-Isolator),高度整合自動化流程,不只建廠用地大幅縮小66%,更能有效節省高達80%的用電與維護營運成本,同時降低50%的無塵衣耗損,讓細胞治療在兼顧高品質之餘,也具備永續性與市場競爭力。
隨著地緣政治瞬息萬變,擺脫關鍵耗材與維護皆需依賴國外的困境,國內強化產業鏈韌性已成首要考量。創辦人吳坤烈強調,亞家生技目標不僅是優化細胞製程,更要引領綠色轉型。「我們期盼以此技術為契機,進一步推動碳中和細胞工廠,攜手台灣在全球細胞製造的供應鏈上,搶占關鍵一席之地。」此舉不僅有助於本土生技產業鏈自主化,更可望打破醫療資源過度集中的現況,將先進治療方式逐步擴展至偏鄉,在亞太這塊全球細胞治療成長最快的市場中,為台灣搶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