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參展單位列表
關鍵字搜尋

國立中央大學/黃貞翰助理教授團隊

本研究團隊發展出一套「食安物聯網智慧過敏源檢測裝置」技術,方便攜帶,且快速而精確,數分鐘的時間就可以讓食物過敏的人安心吃下食物。本裝置僅一個鑰匙圈大小,並具備物聯網功能可供使用者在外出時使用,不同於以往體積龐大且耗時的實驗室分析儀器(如酵素免疫分析法ELISA等),在相同的樣本進行交互檢測比較下,此裝置不僅達到和ELISA高度一致的偵測結果(R2=0.995),更能快速獲得結果(數分鐘內 vs ELIS多於2個小時)。本技術除了能讓有食物過敏的人可以放心安全飲食,也可應用於其他食安相關檢測上,如環境荷爾蒙、農藥、食物中毒等汙染以及追蹤食品上游來源之核酸DNA鑑定等,可提供食品業或餐廳業者用於監測自家產品確保銷售安全性或建構自家產品安全履歷。目前本技術即將商品化,相信在不久的未來消費者都能為自己的食安進行把關,並以台灣為基地,推向國際更大的市場。

國立中正大學/謝文馨教授團隊

本團隊提出了一微流體光電整合型敗血症快速診斷平台應用於敗血症患者血液中致病菌及其藥敏性的快速鑑定與發炎因子的即時定量,分別針對敗血症的初期發炎因子快速診斷、中期致病菌及藥敏性分析及後期治療成效追蹤提出了一項整體解決方案,具有相當之重要性及應用潛力。此系統為一結合了交流電動力致病菌藥敏性快速鑑定系統(OE-AST)及微型化光柵波導感測器的複合式檢測平台。致病菌藥敏性快速鑑定系統(OE-AST)可對於5種病原菌相對於臨床常用之7種抗生素進行臨床致病菌株藥敏檢測。檢測程序僅三個步驟,簡單方便易自動化,將原本需2天的細菌藥敏性篩檢檢測時間縮短為3.5個小時,與現今臨床自動化檢測儀VITEK2的檢測結果相互比對,符合率為90.6 %。另一方面,微型化光柵波導感測器可即時定量CRP及PCT發炎因子濃度,並在1小時內獲得檢測結果,相較於現行臨床檢測流程(ELISA)可大幅縮短檢測時間。

國立中正大學、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智慧內視鏡醫療顯示器核心為AI人工智慧影像辨識技術、超頻譜影像分析,具高解析、高穩定度等特性,我們彙整大量病灶識別資訊,整合具初期病徵識別能力之AI模型,於醫生執行內視鏡檢查當下,即時顯示框選資訊,達到輔助醫生快速識別病兆之功能,可精準辨識病灶的位置,輔助醫生判讀食道影像。解決傳統內視鏡診斷,因醫生不同臨床經驗帶來的差異。

國立中興大學林慶炫教授團隊

廢棄聚碳酸酯之全原子回收用以製備環氧樹脂固化物及其固化物之無觸媒降解技術以達廢棄物再利用之永續發展

國立交通大學

本項目為利用AgriTalk科技智慧農業系統開創完善綜合性的無毒科技務農系統達到有效管理及控制農地生產作物的品質,實際落實3P:Predictable (預測)、Preventive(預防)、Precise(精準)。透過AgriTalk系統成功串聯起農場場域IoT監控系統、客製化農業A.I.系統及搭配獨創之無毒生物農用製劑,提供智慧施肥、病蟲害爆發預測提早防範,並提供友善環境的生物農用製劑,達到無毒智慧科技管理及農業永續。其中,生物農用製劑除了可病蟲害專一性高、低害蟲抗藥性,解決現市面生物農藥抗藥性問題、且對人類及授粉者無害、可於環境中降解減少對環境的負擔。

農業市場中,本團隊提供農場自動化升級(農業3.0)與作物A.I.智慧化升級系統(農業4.0),目標客群為需建立或提升既有農業管理的農企、需客製化農業智慧方案提升農產及確保品質的農企。已實際導入的場域包含:薑黃、丹參、草莓、香蕉等。透過AgriTalk 平台將可更系統化、資訊化及科學化地管理,更全面地掌握農場變化,提升農作物生產效率且提供友善環境的農業方案。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台大睡眠中心「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精準醫療:以人工智慧打造遠距管理平台」

結合睡眠中心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建立睡眠呼吸中止症遠距管理平台 (NTUH-RSAMP),包括(1)線上評估 (OSA Probability Prediction)(2)結合單一前額腦波診斷睡眠自動分期與HSAT雲端結果判讀 (3)呼吸器使用資料雲端上傳,偵測使用時間,主動識別順應性不佳與療效不佳者 (4) 利用穿戴式裝置長期監測活動,心率與睡眠狀況,並提供使用者回饋(5)提供線上病患衛教與醫師再教育。

國立成功大學/梁勝富教授團隊

本團隊採用人工智慧技術分析腦波,提供睡眠問題的全面解決方案。本系統含穿戴舒適之頭戴式神經回饋訓練與睡眠感測評估裝置及手機APP,提供兩大主要功能,1.大腦神經回饋訓練:具備即時腦波分析與即時回饋之功能,利用大腦電位活性做為回饋資訊,自主調整大腦運作,改善大腦活化狀態,藉此改善失眠。2.睡眠評估分析: 分析睡眠腦波,提供客觀睡眠結構與品質。此裝置簡單易穿戴,可進行居家睡眠訓練與睡眠品質感測。
比起市面上的助眠藥物,本系統能同時達成維持睡眠、不影響睡眠結構、不干擾白天精神狀態且無藥物依賴性的優點。目前已應用於成大醫院精神科、成大護理系及心理系之臨床驗證研究。失眠者經4至6週的臨床訓練,主客觀數據顯示超過八成使用者可有效提升睡眠品質,該系統是失眠障礙患者的一大福音,為具前瞻性的突破性產品。

國立成功大學/王育民教授團隊

我們致力於剖析癌症和發炎相關疾病與細胞訊息相關的細節。在先前對發炎微環境中“關鍵蛋白”的研究之後,我們成功開發了一種抗體藥物,包含癌症在內與各種發炎疾病具有治療潛力。我們首先關注並評估了其在三陰性乳癌中的作用。此新藥可以破壞癌細胞與周圍基質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並在抑制多種癌症(包括乳腺癌,肺癌和鼻咽癌和耐藥性癌症)的進展中發揮顯著作用。此外,我們測試並驗證了其他發炎相關疾病(包括纖維化和過敏)中的作用。我們首創抗體藥物不僅開闢了新的治療途徑,並且顯示出未來一藥多用的巨大市場價值。

國立成功大學生物科技中心/陳俊延研究員團隊

本團隊之創新微生物廢水處理技術可有效將畜牧廢水中的COD、BOD、總氮及總磷在短期時間內降至放流水標準,而所生成之微生物則可往飼料添加劑與有機肥料進行開發。在工業廢水方面,本技術也可有效淨化石化、高濃度氨氮及重金屬廢水,有效降解COD與氨氮,並且能吸附重金屬,顯現卓越處理效能。

國立清華大學(微流體細胞液態切片系統應用於大腸直腸癌復發監控)

本團隊開發一針對罕見細胞的「微流體流式液態切片單細胞表型影像分選儀」,同時透過可行性驗證的臨床研究(共招募有163名新診斷的CRC患者來自同一單位(北榮)),以評估從CRC患者的全血樣本中所分析的CTC種類及數量,並結合CEA與CA199做為評估CRC病患腫瘤復發的指標可行性。
本系統包含一細胞自組裝單元陣列(SACA)晶片,以及一個CTC影像分析計數平台,單次樣本(2mL)操作時間約2小時。透過上皮細胞粘附分子陽性(EpCAM(+))以及分化簇45陰性(CD45(-))抗體辨識CTC細胞,並藉由SACA晶片分選出從2 mL外周靜脈血(PB)和腸系膜下靜脈血(IMV)樣品。
用每2 mL血液中有高於3個CTC,且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為5 ng / mL、CA199水平為37 U/mL做為辦定閥值,非轉移性疾病患者PB中各項指數皆高,則更有可能複發,其可信賴比值高達24.4,比傳統單看CEA的3.1高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