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Q 健康促進成全球共識,大林慈濟「綠色醫院」不只保護環境,還從預防醫學角度保護民眾健康

2023-12-08

健康促進成全球共識,大林慈濟「綠色醫院」不只保護環境,還從預防醫學角度保護民眾健康
第25屆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 
醫療院所類醫務管理組銅獎

健康促進成全球共識,大林慈濟「綠色醫院」不只保護環境,還從預防醫學角度保護民眾健康
文/黃宜稜
2023-12-08
大林慈濟「綠色醫院」不單能為民眾治療疾病,還從環保的角度出發,要為民眾預防疾病。(照片提供/大林慈濟醫院)
溫室氣體的排放不僅造成全球氣候變遷,也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然而,站在醫療第一線的醫院,卻是碳排量與用電量雙高的場域。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大林慈濟醫院系統性推動綠色醫院及健康促進醫院計畫,讓醫院不只具備醫療的角色,而是成為一個健康且綠色的組織,目前已與7大國際組織合作,達到9項環境指標全國第一、年度總碳排放量減少超過1,470噸,榮獲國內外許多獎項,成功讓醫院從環境污染者變身為環境保護者。

走進大林慈濟醫院的大廳,抬頭就能看見一大片長方形的透明採光罩,上面覆蓋一層黑網,以降低陽光直射帶來的熱能,又能讓大廳沐浴在明亮的自然光下,減少空調與照明的用電量。此外,醫院建築外牆、頂樓空中花園也布滿綠色植栽,以隔熱層的概念,避免熱能直接傳到室內,減少空調的耗用。
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林名男表示,醫院在2000年成立時,就將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中的「環保」作為重要元素,設置了自然採光、窗臺遮蔭、空中花園、連鎖磚等降溫節能設計。如今,大林慈濟醫院的「綠色醫院」已受到國際關注,成為將環保議題納入醫院政策的重要推手。
大林慈濟醫院在建院初期,就將環保作為重要元素。(照片提供/大林慈濟醫院)
醫院碳排量和用電量太高,氣候變遷加劇恐影響人類健康
為何將健康促進與環保連結,進而在醫院推行節能減碳,是一項重要的議題?
林名男指出:「醫院的主要目標是治療疾病,健康促進醫院的目標則更進一步,要做到預防疾病的發生。」例如,抽菸可能導致肺癌和慢性肺疾病的風險,戒菸則是健康促進的行為。
「這讓我開始思考,其實氣候變遷也是引發許多疾病的原因之一。」他以登革熱為例,「登革熱是透過蚊子作為傳播媒介,蚊子在低溫環境下的活動力會下降,但近幾年登革熱盛行區域逐漸擴大,不像以往只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就是受到全球暖化的影響。」此外,氣候變遷的主因與排放溫室氣體有關,還會帶來空氣污染等問題,對民眾健康產生威脅,並增加醫療產業的負擔。
事實上,英國權威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多年來一直與全球頂尖學術機構及專家學者合作,發布「刺胳針倒數」(Lancet Countdown)年度報告,追蹤全球公共衛生事件與氣候變遷的關係。2022年的報告發現,在過去20多年中,全球與高溫有關的死亡案例增加了三分之二,顯示氣候變遷正嚴重影響人類的健康。
報告指出,2022年世界多地都出現破紀錄的高溫,包括英國7月份創下攝氏40度的高溫紀錄,同時歐洲部分地區、巴基斯坦和中國也都出現同樣情況,極端高溫可能導致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疾病惡化。報告同時呼籲,國際上應立即採取行動,以挽救數百萬人的生命。
然而,醫院是24小時、全年無休的工作場域,空調與照明都無法關閉,甚至在開刀房等需要維持在攝氏20度左右,屬於用電量極高的區域;至於醫療廢棄物要依法焚燒,同樣會產生許多溫室氣體。根據台灣經濟部能源署「2022年非生產性質行業能源查核年報」,醫院為能源消費用戶的第三名,占比16.76%。
林名男認為,將環保意識導入健康促進醫院,能從更高階的層面預防疾病。醫院應該在不影響病人安全和醫療質量的前提下,努力減少對環境的負擔,避免環境和健康之間的互動形成惡性循環。
省水、節能、廢棄物減量三管齊下,全方面建構「綠色醫院」
為了全方面達成建構綠色醫院的目標,大林慈濟醫院從節省水資源、節約用電、廢棄物產量三個層面著手。藉由軟硬體的結合,減少對環境的衝擊,就連許多不起眼或容易被忽視的小細節也毫不馬虎,一步步累積出綠色醫院的招牌,具體作法包括:
#節省水資源:
大林慈濟醫院建院之初,就設有污水處理廠及中水回收系統,作為馬桶用水與植栽澆灌用,約可減少三分之一自來水用水量;就連血液透析用RO排放水,也會回收至中水回收系統。2020年中水回收9萬1,466公噸,2021年回收9萬4,176公噸,共減少約3萬公斤碳排量。而透水磚、生態池及大愛農場蓄水池的設計,能進一步看出大林慈濟醫院對水資源的關注。
#節約能源:
在全台醫院的用電統計中,空調耗電量大約占50%,大林慈濟醫院為此陸續汰換低效率冰水主機,購置磁浮離心式冰水主機,約可省下三分之二用電量。其餘作法還包含在頂樓設置太陽能發電設備、熱水系統採用熱泵、電梯採用單雙樓層管控、公共區飲水機採用時程管控自動開關型式、全面使用節能燈具、照明設備配合自然採光及時間感應控制開關,並每月製作「用電分析報表」分析與檢討。目前,大林慈濟醫院在耗能度EUI(單位面積年耗電量)的表現上,連續5年耗能量為全國第一。
#廢棄物減量:
在省水節能之外,如何做好資源回收,減少一般廢棄物產生量,甚至把醫療廢棄物納入回收體系,是醫療環保的一項重大挑戰。
大林慈濟醫院在成立初期,就投入許多心力,帶動院內同仁與病人使用一次性餐具、鼓勵使用環保餐具。目前院內每位員工用餐時都會使用環保餐具;病人住院時,院內也會發放環保餐具。
2019年3月,大林慈濟醫院更成為全台第一家宣布不提供一次性塑膠吸管的醫院,比環境部公告7月開始實行塑膠吸管禁令環境部(原環保署)公告,自2019年7月1日開始,政府部門、學校、百貨公司業及購物中心、連鎖速食店等4類限制使用對象,內食餐飲不得提供一次用塑膠吸管,但取得「生物可分解塑膠」環保標章及工廠出廠已附有吸管之商品,不在管制範圍。還要更早,並邀請協力廠商代表、院內餐廳與商店、醫院主管共同參與。同時,大林慈濟醫院積極推動院內的資源回收分類,每處護理站都設有9個分類桶,門診區則分為4大類回收桶,並透過不斷的宣導與教育,讓同仁與病人養成習慣。
大林慈濟醫院是全台第一家宣布不提供一次性塑膠吸管的醫院,並帶動院內同仁使用環保餐具的政策。(照片提供/大林慈濟醫院)
另外,為了減少醫療廢棄物的產生,大林慈濟醫院先對院內各單位盤點,最終從醫療廢棄物最多的3個單位——開刀房、檢驗科、洗腎室著手,分析其醫療廢棄物的組成、使用與處理過程,思考如何在不影響醫療行為的前提下調整。
其中,成效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洗腎室。大林慈濟醫院導入洗腎濾材回收再製的技術,當病人完成洗腎作業,護理師取出俗稱「人工腎臟」的血液透析濾材後,先放進「洗腎污水收集桶」的漏斗排放血水,再送去消毒處理。如此一來,塑膠濾材就可以進入資源回收管道,運到工廠再製成塑膠粒子。
為了減少醫療廢棄物的產生,大林慈濟醫院導入洗腎濾材回收再製的技術。(照片提供/大林慈濟醫院)
從生活習慣著手,協助院內同仁養成節能減碳的意識
為了進一步鼓勵同仁以實際行動落實節能減碳,大林慈濟醫院從2021年以來,已連續三年舉辦「大林慈濟綠成林活動」LINE@生活圈。活動時間從第一年的21天、第二年的30天,延長至2023年的90天;參與的同仁也從第一年的一百多位,增加到四百多位,獲得熱烈回響。
參與活動的同仁會在App中獲得一顆樹苗種子,期間記錄下自己的綠色行動。例如,關燈、關電腦、無電梯日、減少自行開車、珍惜食物、健康蔬食、節約用水、使用雲端發票App、不使用一次性餐具、不購買瓶裝水等;App會計算這些行為共減少了多少碳排放,相當於種下了幾棵樹,讓自己的小樹苗逐漸長成大樹。這些行動不僅有助於減少碳排放,還能促使同仁將環保融入日常生活。
「大林慈濟綠成林活動」鼓勵同仁以實際行動落實節能減碳。(照片提供/大林慈濟醫院)
「大林慈濟綠成林活動」舉辦有成,根據統計,2021年的減碳成果達到1萬913公斤,相當於900顆樹木的年吸碳量;2022年減碳成果更達到2萬9,874公斤,相當於2,464棵樹木的年吸碳量。
此外,大林慈濟醫院還實際帶員工前往資源回收廠,從末端了解平日做好回收分類的重要性,並舉辦「紙張回收再製美化」活動,讓院內同仁利用院內的廢棄紙張做成再生紙,以及利用廚房的廢油,製作環保肥皂。
為加強院內同仁的環保意識,大林慈濟醫院帶領同仁以廢棄紙張做成再生紙。(照片提供/大林慈濟醫院)
在醫院全面節能的氛圍下,醫護人員開始發揮巧思,創造減少醫療廢棄物的作法。例如,將麻醉科自動疼痛控制機電池改為蓄電池、將點滴瓶再利用成愛心存錢筒或是拍痰器等;大林慈濟醫院也趁勢推出環保創意比賽,得獎團隊能獲得一萬元獎金。
走在淨零碳排之前,「綠色醫院」獲得國際肯定
從20年前默默在「綠色醫院」的道路上辛勤耕耘,到如今國際愈發重視企業ESG議題,大林慈濟醫院始終秉持著信心與毅力,期間也獲得許多肯定,以「綠色力量」獲得國內外許多獎項,並吸引許多國際醫療院所前來參訪交流。
在2015年受到國際重視的聯合國巴黎氣候高峰會(COP21)上,大林慈濟醫院獲邀參與國際無害醫療組織(HCWH)舉辦的圓桌高峰會,不僅是台灣,也是亞洲唯一受邀出席的機構,並榮獲氣候領導(Climate Leadership)金獎及災難復原力(Climate Resiliency)銀獎。
2022年,大林慈濟醫院在杜拜舉行的第45屆世界醫院大會(World Hospital Congress)榮獲「國際醫院聯盟卓越綠色醫院銅獎」,是台灣首家,也是唯一一家獲得此獎項的醫療院所。
大林慈濟醫院更在2023年,以「系統性推動綠色醫院」獲頒第25屆SNQ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醫療院所類醫務管理組」銅獎;同年,與HCWH及全球綠色與健康醫院網絡(GGHH)等單位,舉辦溫室氣體盤查工具工作坊,以及「Race to Zero」Race to Zero 是由聯合國(UN)發起的全球性倡議,號召所有城市、企業、組織、醫療機構、教育單位等,在2030年為全球碳排放量減半,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做出貢獻。高峰會,是台灣及亞洲首家加入Race to Zero的醫院。
為強化國際交流,大林慈濟醫院在每年健康促進醫院國際網絡(HPH)年會上,都會舉辦環境友善醫院工作坊,也將台灣經驗推廣到國外。林名男指出,大林慈濟醫院未來將持續參與國際交流、發展亞洲地區聯盟;最重要的是,未來將以實證研究為基底,打造相關教學與研究計畫,推動各項綠色醫院專案發展,以及培育更多專業人才。
在減緩氣候變遷、加強環境保護的國際趨勢下,面對「2050淨零排放」這趟長途旅程,大林慈濟醫院很早就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
小知識:什麼是綠色醫院?
要了解綠色醫院的起源,得先從健康促進醫院的概念說起。世界衛生組織(WHO)在1988年啟動「健康促進醫院行動」1986年WHO「渥太華健康促進憲章」提出五大健康促進行動策略。其中,「調整健康服務的取向」是後來健康促進醫院發展的重要基礎。,緊接著又在1990年成立健康促進醫院國際網絡(HPH);台灣則是在2006年申請加入,成為亞洲第一個健康促進醫院網絡。
不過,當時國際上關於「健康促進醫院」的概念,並沒有針對環境保護、節能減碳等提出建議。直到大林慈濟醫院在2009年HPH年會上,首次將醫療產業對環境的影響,以及醫院推動節能減碳的成果分享,相關議題才逐漸在國際上引起關注。
同一年,HPH祕書處決議,由台灣主導推動相關議題,並於隔年的會員大會上成立「健康促進醫院與環境友善國際委員會」,由時任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擔任主委,結合HPH、國際無害醫療組織(HCWH)等單位,協助醫療機構從環境污染者的角色轉變為環境保護者。
為了將台灣各醫院的經驗向國際友人分享,國健署於2010年委託大林慈濟醫院出版《綠色醫院、綠色生活、綠色地球:綠色醫院推動經驗分享手冊》。在此前的2006到2008年,大林慈濟醫院已連續3年獲環保署(今環境部)頒發「企業環保獎」,並在連續3年獲獎後,由環保署再頒發「環保榮譽獎座」連續3年獲得「企業環保獎」後,環保署(今環境部)會頒發「環保榮譽獎座」,之後建議企業可不用再參加此評比。,為全台第一間獲頒此榮譽講座的醫院。
隨著國際開始關注醫院的節能減碳議題,2012年大林慈濟醫院榮獲HPH主辦「第一屆全球健康促進醫院典範選拔」,獲得全球健康促進典範醫院,是全球第一個獲此殊榮的醫院;2014年又獲頒「國際低碳醫院團隊合作最佳案例獎」,同樣為全球第一家獲獎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