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展單位列表
關鍵字搜尋

臺中榮民總醫院 / 王勝昌護理師團隊

• 全身麻醉後之「經鼻置入氣管內管」(以下簡稱:「鼻彎管」)病人,若因管路照護不當而造成鼻翼壓力性損傷,不僅造成疼痛、身體心像受損,更容易產生醫療爭議。「鼻彎管」彎曲處的固定膠布,其固定邊緣及呼吸器管路重量,常造成鼻翼皮膚的壓迫點,容易發生壓力性損傷,不僅增加病人痛苦、醫療花費,且延長住院日數,甚至導致感染,威脅性命,對醫療品質產生負面影響,也提高護理人力及醫療成本。經鼻氣管插管固定架又稱「獨角仙固定架」,其理念源於以獨角仙的雙叉觭角為架構,除架高「鼻彎管」管路避免壓迫鼻翼,還可隨病人頭部活動而不拉扯管路,病人床頭搖高採坐姿或下床活動時,可確實支托管路,避免鼻翼皮膚受壓迫。產品目前發展至第二代,開發出更小、更舒服、更適合病人使用的固定架,並解加入關節設計,提高順應性。
合作項目與需求
1. 產品開發之產學合作計畫

臺中榮民總醫院 / 賴曼云護理師團隊

以安全性、省力性、省時性、攜帶性等原則設計本作品【安瓿剝開器】,選用外層塑膠聚丙烯纖維,增加內層矽膠墊片包覆切割刀片,可防止玻璃碎片及微量金屬物質噴濺等特性,幫助護理同仁以安全、省力及省時的方式將安瓿瓶打開,提升護理人員使用之方便性,亦對病人及工作人員達有效保護,降低醫護人員因尖銳割傷所導致的職業傷害。
藉由安瓿剝開器與徒手剝藥法比較,可得知安瓿剝開器實用價值高,不僅於醫療機構可使用,於居家、護理之家等機構皆可使用;重量輕,使用簡單,故安瓿剝開器不僅使用場所不受限、年紀適用範圍廣,價格適宜、材質無毒,更重要的是無藥物殘留,提升病人給藥安全。另,透過問卷調查發現護理人員的質性回饋皆表示將來如有攜帶方便、可清洗、安全性高之安瓿剝開器產品,成為工作時必備之保護性設備,定能真正感受到院方重視職業安全的誠意。
合作項目與需求
1. 技轉-尋找擁有3D 列印技術廠商
2. 大量生產-尋找國內外合作夥伴
3. 經銷及零售-尋找國內外經銷通路及有意願投資之新創公司

臺中榮民總醫院 / 陳永娟護理長團隊

早產兒發展照護輔具組的四項成品皆已商品化,目前臨床使用率分別為:鼻導管呼吸器之固定帽(100%)、供早產兒使用之臥位輔具(100%)、袋鼠式護理裝置(100%)、新生兒遮光眼罩(90%以上)。團隊本著醫院核心價值--創新,繼續發明照護輔具運用於臨床,105年仍依據新生兒發展性照護理念為基石,並且為降低新生兒低體溫發生率,創新發明「嬰兒安全帶」,使用率達90%以上,除保暖外,也可以作為包裹嬰兒輔具,提升安全感。另本院配合國家推廣母乳哺育政策,於106年參加「醫療院所母乳哺育創意提案徵選」更結合“巴掌仙子的保護罩~袋鼠衣”展現袋鼠式照護與母乳哺育之連結,於此榮獲母乳哺育創意提案全國首獎之殊榮。

臺中榮民總醫院嘉義分院 / 黃敏偉副院長團隊

在老人失智症的診斷過程中,除使用臨床問卷評估外,患者的步態、行為模式及運動障礙等亦是早期診斷失智症的重要指標。我們以影像紀錄使用者的步態行為,觀察及監測使用者的行為步態,希望能夠提早發現潛在的輕度失智症患者。本系統由三套模組組成,分別為空間定位模組、擴音模組及方向指引模組。系統裝置安裝於天花板,使用者無須攜帶任何感測器。系統以影像進行定位,並追蹤使用者的步行軌跡,記錄行走過程的時間,爾後將步態資料儲存及分析,可以提供醫師作為評估的依據。為保護使用者隱私,我們僅輸出使用者所在的座標資訊進行定位並追蹤,並不會有任何影像儲存的部分。另一方面在居家環境使用時,當有緊急事件發生,可以利用方向指引器之指引光源或擴音器之引導聲響來引導使用者朝正確方向移動疏散。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 / 李友專院長團隊

皮膚癌在台灣十大死因中排名第九名(根據衛生福利部2018年所發表的統計資料)。在皮膚癌中,以黑色素細胞瘤(Melanoma)最為致命,全球每年有約30萬人死於此病症,且在過去30年間黑色素細胞瘤的發生率持續上升。第四期黑色素細胞瘤的5年存活率只有15%,所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對於改善預後至關重要。
研究指出有三成至五成的黑色素細胞瘤是由身上的痣轉變而來,雖然有廣泛被接受的ABCDE痣風險判斷原則(Asymmetry 對稱性;Border邊緣;Color 顏色;Diameter 直徑;Evolving 改變),提供民眾做為初步判斷依據,但對一般民眾而言,仍常會面對身上的痣是否需要就診皮膚科的糾結,手機上便利的痣風險判斷工具可以協助民眾做此決定並且提升自我識能。
結合皮膚醫學和人工智慧以促進人類健康福祉是目前研究上的一大熱點,其中,運用深度卷積類神經網路(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單純判斷病灶影像的模型已經被廣泛研究。然而,目前的研究有兩大缺點,首先,現有模型多僅判斷病灶影像,但在臨床皮膚科醫師判斷流程中,通常會將皮膚病影像和病人病史結合起來評估,以完成最佳判斷。另外,現有模型大多是針對皮膚專科醫師作為診斷輔助工具,而非作為一般民眾可使用的篩檢工具。本研究團隊開發出來的新型深度卷積類神經網路框架,以皮膚病灶影像綜合病人病史作為鑑別參數,可以訓練出比單純使用影像或病史做判斷更高準確度的模型。
以此新穎深度卷積類神經網路框架為基礎,搭配由皮膚專科醫師評估後的資料,本團隊開發出符合民眾需求的病灶風險判斷工具 - 痣能達人。痣能達人在上線之後已經完成上萬次的風險判斷,其中被判斷風險較高的病人,部分於皮膚科專業院所進行皮膚鏡和切片檢查後,證實其痣已經出現黑色素細胞瘤的早期變化。這些案例明確地顯示痣能達人具有協助民眾達成黑色素細胞瘤早期偵測的潛力,同時具備未來商業化應用的可能性。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 / 賴基銘主任團隊

酵母硒(selenium yeast)與富含DHA、EPA的魚油(fish oil)併用時,可使兩者在人體可達之安全濃度下,對癌幹細胞產生加乘(synergistic)的抑制作用。酵母硒與魚油的組合,除了誘導肺癌幹細胞凋亡、降低其為逃脫免疫細胞攻擊而蓄積的PD-L1,亦可逆轉HCC827肺癌細胞之標靶藥物gefitinib抗藥株的抗藥性並下調其癌幹細胞標記,還可阻斷癌細胞熱療後PD-L1的增加與熱休蛋白HSP27活化。癌幹細胞為各種癌症治療失敗的主因,酵母硒與魚油經由活化AMPK對GRP78、CHOP、-catenin、COX-2與AXL等蛋白的加乘(synergism)調控作用,可拮抗癌幹細胞之抗凋亡、抗藥性、侵襲性、免疫逃脫以及熱抗性等癌幹細胞表徵。
結合酵母硒與魚油之癌症整合治療新策略,將有潛力可增強標靶、免疫、溫熱等現有癌症療法的效用,防止癌幹細胞引起的再發及轉移,為晚期病患提供新的生存契機。本團隊酵母硒與魚油組合產品之配方與製程皆已有專利 (US10117902B2 & US6576233B2),具製程專利的酵母硒之安全性優於其它硒化物,加上併用魚油的加乘作用,將可降低濃度而避免治療副作用的疑慮。其強化現有癌症治療功效之應用專利亦已提出申請(Publication number: 20180353550A1 & 20190134102A1)。因應未來癌症整合治療及預防保健需求的全球廣大市場,本組合產品相關專利之商業應用收益,將有龐大產值潛力。

臺北榮民總醫院 / 廖文輝主治醫師團隊

智能聽力檢測應用系統 應用於潛藏性聽損
潛藏性聽損患者不容易在初期被查覺,往往都是等到聽不清時才就醫治療,進而造成無法回復的困境。有鑑於此,一個具備準確、便利及普及化之早期聽力檢測工具將有助於潛藏性聽損患者之發覺,以幫助他們達到早期治療之目的。本團隊於此次申請案中提出一個創新的智能聽力檢測應用系統來試圖解決上述之問題。此提出系統主要包含: (1)聽力量值應用程式( Ear Scale App )、(2)智能大數據應用系統、(3)機器學習雲端監測系統及(4)多種噪音情境之主動式抗噪演算法等四個部份,它有別於傳統大型聽力檢測儀器與檢測隔音室的限制,期能透過本團隊所開發之App及耳機於非聽力檢測隔音室下進行聽力篩檢。此概念也於近年在北市天母國小的學童純音篩檢活動中被證明可行性,我們從實驗結果發現此系統不僅能早期檢測出潛藏性聽損學童,其量測出之數據與專業量測聽力檢測儀器結果相似。此外,本次提出之系統也整合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技術來建立多變量的預測模型,以進一步分析使用者未來之聽力變化。總結來說,本團隊提出一個創新的聽力篩檢系統並結合AI與大數據之技術來進一步的分析使用者之聽力情況。進而希望透過此系統讓潛藏性聽損使用者進行居家自我檢測、追蹤聽力狀況協助聽能復健。
合作項目與需求
1. 將經由技轉或是健教合作模式(醫療健檢集團或技轉公司) 。
2. 與醫療診所或醫院合作:使用協助聽檢與監測聽損模組。
3. 執行例行性聽檢或年度聽力篩檢活動,例:學童,以個人、班級、年級或學校為單位。
4. 推廣例行性健檢(聽力檢測),以各公司員工或是員工眷屬集團的聽力健檢。

臺北榮民總醫院 / 邱士華主任團隊

 誘導型多潛能幹細胞及其分化與臨床應用:
 發現可取代c-Myc之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 1 (Parp1),之路徑,大幅減少幹細胞腫瘤之形成,提高應用安全性。

 誘導型多潛能幹細胞分化為視網膜黑色素上皮細胞(RPE)治療黃斑部病變(AMD):
 以誘導型多潛能幹細胞(iPSC)分化成為眼睛視網膜中的不同細胞,例如視網膜黑色素上皮、神經節細胞等、視網膜感光細胞等,可望提供為眼科疾病臨床治療與細胞移植研究的有利平台。

 建立誘導性多潛能幹細胞技術:
 幹細胞中重要的幹源基因(Stemness genes),如Oct4、Nanog、Sox2基因等在幹細胞中扮演維持幹細胞特性,並能藉由送入數個重新編程因子(reprogramming factors)而將體細胞轉化為具幹細胞自我更新、高度具有分化能力的iPSC。
合作項目與需求
1. 應用誘導多潛能幹細胞(iPSC)與分化細胞於疾病治療的應用。
2. 視網膜眼底影像資料庫
OCT、FAG等視網膜影像進行人工智慧與類神經網路學習於臨床診斷

臺北醫學大學 / 劉景平院長團隊

本團隊所研發之標靶新藥 MPT0E028為一組蛋白去乙醯酶 (Histone Deacetylase, HDAC) 抑制劑。在多種癌症疾病動物模式中,展現顯著抑制腫瘤生長的活性,且產生之副作用較低,與抗癌標靶藥物併用更可明顯抑制動物體內癌細胞生長,本項研發成果亦發表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MPT0E028於2014年正式取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與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TFDA)執行第一期人體臨床試驗核可,2015年於臺大醫院與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進行臨床試驗收案,於2019年Q3完成第一期臨床試驗,預計2020年進入臨床二期。MPT0E028已完成多國專利申請與獲得15國專利,為第一個大學學校自行研發通過進行人體臨床試驗之核可與在臺灣醫學中心執行人體臨床試驗的國人自行研發之新藥。團隊亦發現MPT0E028可有效抑制肺部纖維化,並已於疾病動物模式中驗證其確效,有關肺纖維化適應證的開發於臨床前試驗僅需完成另三項GLP試驗,即可申請 FDA IND。
本開發技術MPT0E028以具 unmet medical need 的疾病為開發方向,將以MPT0E028作為 radiosensitizer 與目前直腸癌的現行療法做合併治療,亦以治療肺纖維化為目標。直腸癌初期患者 (Grade I-III) 是使用放射線療法合併化學藥物治療,目的在於縮小腫瘤並保留肛門以利手術進行,然而仍有高達40%的病患無法得到有效緩解,因此有效的radiosensitizer可增強現行治療的可行性,使病患能有較佳的治療效果。近日原發性肺部纖維化患者數量逐年增加,但現行使用藥物不僅療效不佳亦有較高副作用,多家大藥廠均以開發此適應症為重要目標,顯示MPT0E028於肺部纖維化適應症的開發潛力。

臺北醫學大學 / 曾厚教授團隊

無論癌症治療或再生醫療,一直以來的細胞治療都是以細胞懸浮液做治療的實施方式;但在再生醫療上以細胞懸浮液進行治療是無法得到高生物利用率而導致治療效果低下。因此,我們開發了一個新型片狀細胞工學系統意即可進行組織培養,這是第二個世界上可商化的片狀細胞工學系統,此系統特別適合上皮組織及內皮組織等無血管組織的培養,對疾病的根治療法有著重大的突破。在經各種試驗後證實,我們可將口腔粘膜上皮片狀細胞作為角膜上皮重建之用,現正將此應用的技術技轉進行產業化當中。我們希望透過結合新創公司,一同努力定可在國建立第一個國產片狀細胞工學技術平台的臨床眼科應用。接著,而我們也會利此片狀細胞工程針對缺血性心肌症開發心肌重建以根治廣大心臟病患;及針對人工流產造成習慣性流產病患進行子宮內膜重建以根治其不孕症。未來,更希望應用此新式細胞工學技術平台與許多的臨床醫學合作,發揮更多再生醫學的應用以促進國內再生醫療導向的細胞治療等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除為國內醫療院所提供服務外亦可向海外拓展技術服務,因此在建立片狀細胞工學的技術平台可使再生醫療在國內紮根,進而可使各種組織重建的再生醫學相關的細胞治療產業有了發展的基礎。
合作項目與需求
1. 心肌重建-針對缺血性心肌症
2. 子宮內膜重建-針對人工流產所導致的習慣性流產及治療不孕症
3. 尿道上皮重建-針對吸毒所導致的尿道沾黏